框架梁: 上部负筋. 承担荷载负弯矩效应产生的拉应力;上部通长筋. 也是负筋,同时是满足规范抗震构造措施的钢筋;架立筋.架起箍筋形成钢筋笼以保证梁中所有受力钢筋的固定位置。
下部纵筋. 承担荷载正弯矩效应产生的拉应力;腰筋. 满足抵抗荷载扭矩效应产生的拉应力或规范构造措施;箍筋及弯曲钢筋. 抵抗荷载剪力效应产生的拉应力。板: 支座上部负筋. 承担荷载负弯矩效应产生的拉应力;下部纵筋. 承担荷载正弯矩效应产生的拉应力;上、下分布筋. 保证板中所有受力钢筋的固定位置。框架柱: 纵向钢筋. 抵抗房屋重力荷载及水平荷载以及地震水平作用等的弯矩效应产生的正应力并满足规范抗震构造措施;箍筋. 固定纵筋的位置、约束柱身混凝土满足规范抗震构造措施。钢筋规格:梁、柱纵筋直径不得小于12MM,箍筋直径8~12mm;板受力筋不得小于8mm,分布筋6mm。钢筋等级:按计算及规范最低要求,并考虑与混凝土等级匹配,照规范的混凝土用热轧光圆或热轧带肋钢筋(预应力混凝土见另表规定)。
这个问题问的就不太规范,提供的信息太少了,结构安全取决于地质基础的特性,持力层的数值,结构的大小,梁柱的尺寸,钢筋的尺寸和规格强度,混凝土的标号等等,才能判定柱间距。结构上一般有强梁弱柱的说法。这个需要去找结构专业的做一个测算。一般民居,4-4.5米柱子,柱子采用C30, 竖筋8φ12,箍筋φ8@200或150,柱子300*300的就可以了。
400*300的梁+120厚的板,在一般地区,一般没什么问题。再强调一句:一般民居,大多是经验值,最好自己做一个简单的地勘,用洛阳铲沿着房子的地基掏洞,洞口直径不小于200,间距不大于3米,深度3-4米,看看有没有以前的洞,井或回填土不实的情况,如果有,需要做基础处理,如果没有,洞口用素混凝土灌注凝固后,再在上面砌筑基础和打地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