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大小年”的学校一般都是考生比较向往的学校,这从其每年的高考录取分中便可看得出来。
不是每所学校都会有“大小年”现象,同一所高校在某省市可能有“大小年”现象,但在另一些省市就未必有“大小年”现象。高考招生中,存在一种所谓“大小年”的现象,就是某个或某些学校的招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很大。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数比计划招生数高出许多,直接结果是当年的录取分数线被抬得很高,这一年称之为“大年”。由于这一年录取分高,竞争异常激烈,使下一年许多考生望而却步,不再报考该校了,带来的结果是参与竞争的人少,录取分相应就降下来,人们将其称之为“小年”。再下一年的考生看到上一年的录取分不高,可能报考的人又多了……如此循环,报考人数和录取分数起伏十分明显,就形成了所谓的“大小年”现象。
大年:是指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数比计划招生数高出许多倍,直接结果导致当年的录取分被抬得很高。
小年:由于上一年录取分高,竞争异常激烈,使下年许多考生望而却步,不再报考该校了。结果是参与竞争的人少了,录取分相应就降下来了。
再下一年的考生看到头一年的录取分不高,可能报考的人又多了。如此往复循环,报考人数和录取分出现起伏,就形成了所谓的大小年现象。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