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陛下来称呼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陛指的就是宝座前的阶梯,为了表示对皇帝的敬畏,大臣们都是站在阶梯之下的,所以会皇帝的尊称也就变成了陛下。
最初陛下一词指的并不是皇帝,而是负责帮大臣传话给皇帝的内侍,时间一长,在大臣们和皇帝进行正式会谈前,口称“陛下”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再到后来,传话的内侍一职被撤销了,大臣们可以直接面见皇帝和皇帝面谈了。但是为了维护皇家的威严,以示自己对皇帝的尊重,大臣们仍然习惯性的用“陛下”来表达自己对皇帝的敬意。久而久之,陛下一词就成为了皇帝的专属称谓。
从秦始皇开始的。陛下”中的“陛”即指由台榭下段通向台顶的台阶。“陛”有时是土筑,有时是木构,有时还有花哨的形式,如“飞陛”。又因为古代只有王或者诸侯有资格建造台榭作为自己的居所,久而久之,“陛”就特指君主宫殿的台阶。
真正开始演变为皇帝的尊称在汉代便开始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本纪中使用陛下作为秦始皇的代词,所以“陛下”一词至少在西汉就已经成为皇帝的敬称了。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在未称帝之前,所有谋士、武将都是称呼为“主公”,在称帝之后,都被称呼为“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