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主要由两大来源组成:姒姓和姬姓。
第一支源自姒姓。帝尧之时,尧命颛顼帝的后裔鲧治理洪水,鲧采用堵塞之法,九年治水不成功。舜继承尧的帝位后,把鲧放逐于羽山,起用稣之子禹来治水。禹改用疏导之术,历经十三年平息水患,封于阳翟,即今河南禹州。
公元前2070年禹继承舜的帝位,建立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姒姓。夏朝初,已流行用炊器甑,发明甄的氏族称曾人,是姒姓部落的一支,到夏朝中期,甄器十分盛行,曾人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活动于河南方城北的增邱夏朝中叶,夏后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增,子爵,增子国在今河南方城北,增、鄫、曾古时通用,故也称鄫子国。
商朝初,鄫国北迁于新郑与新密市之间的增水。商朝末,东迁今河南柘城与安徽亳州之间的层邱,也作增邱,鄫子国是商朝的盟国。西周初,周武王灭商后封鄫为子爵,北迁到山东苍山西北。到鲁襄公六年,即公元前567年,被莒国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后去邑为曾氏。姒姓曾氏的历史有2500多年。
第二支出自姬姓。西周初,周穆王南征江淮时,移封诸姬姓诸侯国于汉阳地区,穆王之裔封在增邱,即今河南方城北的姒姓鄫国的故地。曾国因扶立周平王有功,被封为侯爵,国势一度强盛。
春秋初,楚国逐渐强大,向北推进到淮汉地区,灭申、昌、应、霍等小国,曾国沦为楚的附庸,被迫东迁于西阳,即今河南光山西南。战国初楚灭随国,迁曾国于随地,即今湖北随州,曾国不久也为楚国所灭。姬姓曾氏至少有2400年的历史。
1、曾姓起源于姒姓。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禹州市。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2、少数民族曾姓。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绝大部分的父系是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