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基础科目考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专业科目考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修复学等。
执业助理医师指具有《医师执业证》及其级别为“执业助理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四类。
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医师助理证全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更多的时候是扮演跳板的角色。针对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下的医学考生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中间跳板。按照规定,本科以下医学生毕业后,要先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获得助理证书之后,在医疗、保健和预防机构从事相关的医疗工作。
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科目:
1、基础科目
临床: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
口腔: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公共卫生: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
2、专业科目
临床: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口腔: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修复学;
公共卫生: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综合(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3、公共科目
卫生法规、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包括:基础综合、专业综合和实践技能。其中,基础综合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卫生法规、预防学、医学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等。
专业综合则包括症状与体征、疾病(按照人体系统排列):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含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精神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儿科、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等。
实践技能则包括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与基本操作,多媒体机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