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的丰富内涵,重点在于理解好“大”之意蕴,即思政课视野要大、目标要大、格局要大、阵地要大、作为要大。
一、要有大视野思政课是进行思想建设的课程,不能像常规的知识教育课程那样仅聚焦在某一专业领域,需要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开放的思维。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历史和现实,关联国内和国际,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兼具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和专业性。
二、树立大目标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至关重要、不可替代。在新时代的大背景、大使命下,思政课承载的历史责任更大、面临的历史机遇更大、面对的困难挑战更大,必须坚定更大的信心决心,树立更高的目标导向。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就要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思政课的育人目标,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砥砺学生使命担当,引导学生明大德、悟大美,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
三、建设大格局思政课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主体密切合作、多方面协同发力。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就要推动思政课工作格局再拓展、工作机制再优化、工作力量再加强、工作水平再提升,统筹推进课堂教育、校园浸润、家庭熏陶、社会影响,唱响教师学生互动、家庭社会协同、课上课下同步、网上网下融合的大合唱,构建起资源力量充裕、内生动力充盈、功能作用充分的新时代思政课新格局、新机制、新生态,为实现“中国梦”夯实思想基础。
四、筑牢大阵地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的主渠道,其稳定性、针对性和直接性的特征十分鲜明,承担着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建设的首要职责,是思政课阵地建设的重中之重。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就要着力构建思政课堂和社会实践、网络空间“一体两翼”的新时代思政教育大阵地,推进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结合起来,用社会实践的大平台为思政课持续注入活力,用网络空间的新阵地为思政课持续拓展空间,用日新月异的时代篇章丰富思政课的大文章,让思政教育在时间上无时不有、空间上无处不在、效果上直抵人心。
五、展现大作为使命引领未来,责任呼唤担当,思政课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关键,要始终践行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基本要求,心怀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工匠”。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就要推动思政课不断开辟新境界、展现新作为,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贯者和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宣讲者,讲好中华民族的大历史,讲透中国故事的大内涵,讲明时代发展的大逻辑,讲清伟大梦想的大前景,充分发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大作用,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勇挑重担、成就大我。
大思政课是指培育学生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课程。学生们步入人生的新阶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
“思政”例句:
1、目前高职生出现的一些思想行为特点,却不利于思政课教学。
2、高校思政课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缺陷十分明显,其缺乏互动、思考、自由等弊端日益凸显。
3、心理艺术的运用,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思政工作方法,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