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说的是:东汉初的名将马援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这句话是东汉的将军马援说的
男儿要死当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是我国东汉名将马援的名言 。
马援,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猛将,马援原本是刘秀的大对头隗嚣手下的将领,后来马援投奔了刘秀,刘秀也对其委以重任。
马援最早在王莽的新朝就出任官员,等到王莽覆灭的时候,马援和他的哥哥跑到凉州避难。等到刘秀称帝的时候,马援的哥哥去投奔刘秀,马援则受到陇右军阀隗嚣的重用。
成语“马革裹尸”,“穷且益坚“、“老当益壮”出自东汉名将马援之口。马援被光武帝刘秀封为"伏波将军",后人称他为马伏波。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是战国名将赵奢之后人。投靠刘秀后,马援先后率军攻灭隗嚣、平定西羌、远征交趾、出兵边塞、平乱武陵,为天下统一,政权巩固,立下赫赫战功。马援为东汉征战一生,最后病死军中,实现了他“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的壮志。
马革裹尸是东汉时期马援说的。
马援是东汉初期的名将,他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马援六十二岁的高龄还主动请缨出战,终“马革裹尸”而还,实现了他最初的诺言。“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马援,为了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幸福,战死疆场,他的死重于泰山。“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马援虽然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可见做人不能安于享乐,而应为正义之事投入全部的力量,就算献出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