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注字是指在汉字中,将一个字的部分或全部转换成另一个字的形状或部分形状。
以下是10个转注字的例子:
1. 将“人”字的“亻”部分转换成“入”,得到“入”字。
2. 将“木”字的“木”部分转换成“目”,得到“目”字。
3. 将“口”字的“口”部分转换成“囗”,得到“囗”字。
4. 将“山”字的“山”部分转换成“川”,得到“川”字。
5. 将“心”字的“心”部分转换成“忄”,得到“忄”字。
6. 将“手”字的“手”部分转换成“扌”,得到“扌”字。
7. 将“日”字的“日”部分转换成“曰”,得到“曰”字。
8. 将“月”字的“月”部分转换成“肉”,得到“肉”字。
9. 将“马”字的“马”部分转换成“田”,得到“田”字。
10. 将“鱼”字的“鱼”部分转换成“鱼”,得到“鱼”字。这些例子展示了转注字的一些常见形式,它们在汉字中起到了一定的装饰和变化作用。
转注字有以下的例子:
1、“帚和妇”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
2、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
转注就是用某个相同的部首造出同义的汉字,单看转注字的外形,便可以知道某些汉字乃是一系列的同义字。
其中往往都会有一个或数个部首重复出现,而设计师可以针对转注字的这个特性对其进行同构设计,让古老的转注字再展现出它们独特的光彩,也可以巧妙地利用汉字转注形近的特点,进行颠覆性的创作。
扩展资料
1、转注字在如今,或因为字义的变化,或因为简化字的缘故,已经越来越少。
2、汉字中存在不少有相同偏旁部首的文字,所以在诸多利用汉字所进行的图形设计中,常常会用到这种同构相融的创意方法,共用相同或相似的部首或部件、笔画进行加减组合,便能创作出妙趣横生的艺术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