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141],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草庐对策”(一说隆中对)[152],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伐吴失败后,刘备于永安举国托付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就是诸葛亮啊!
史书上并没有所谓“舌战群儒”的记载,《三国志诸葛亮传》只记载了诸葛亮和孙权的对话,未及其他。《三国演义》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增饰创作,场面宏大,出场人物众多,称得起是大手笔。
诸葛亮南征,又称南中平定战;是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平定叛乱而对南中蛮族发动的一场战争。蜀国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叛变,南中豪强孟获参与其中。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从此南中蛮族归心,不再叛乱。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军师丞相,在联合东吴抗曹军时,吴国投降派居多,诸葛亮舌战群儒说服了孙权,坚定了抗曹。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彻底治服孟获。
舌战群儒七擒孟获的是蜀国丞相诸葛亮
舌战群儒:是诸葛亮在智慧、学识方面与吴国众名仕之间的较量。
七擒孟获:是诸葛亮为平定、收复蜀国南方少数民族与其首领之间的较量。
是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刘备一方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舌战群儒发生在赤壁之战初期,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东吴联合抗击曹操的故事,当时东吴一大批文人和诸葛亮论战,被诸葛亮说服。
七擒孟获,发生在刘备夷陵之战大败后,蜀国受到很大削弱,当时南中地区的孟获乘机造反,诸葛亮亲自带领军队征服南中地区,先后七次擒获孟获而不杀,主动释放,最后孟获心悦诚服的归顺了蜀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