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拼音:yán bù yóu zhō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
“言不由衷”指说的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形容说的不是真心话,心口不一。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中文名言不由衷拼音yán bù yóu zhōng近义词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剑反义词由衷之言、言之有信、出自肺腑出处《左传·隐公三年》
问题中的“言不由衷”一词,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嘴上说的,与心里想的不一致。比喻心口不一。
例如:他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虚伪,言不由衷是他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