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一石,一梅一雪。
竹(拼音:zhú)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下垂的竹叶,本义就竹子。竹子是古代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故而“竹”可代指乐器,也是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还可代指竹简,如“罄竹难书”。竹子的外形高挑飘逸,内空外直,类同人的谦逊的品性,常常为古人颂扬,因此竹子常常同“君子”相提并论,于是就有了“梅兰竹菊”(四君子)、“竹林七贤”等说法。
上联: 小亭结竹流青眼;
下联:卧榻清风满白头。
上联:千树梨花百壶酒;
下联:一庄水竹数房书。
上联: 水自竹边流出冷;
下联:风从花里过来香。
上联:水能性澹为吾友;
下联:竹解心虚即我师。
上联:水清石出鱼可数;
下联:竹密花深鸟自啼。
上联:半园梧竹秋先到;
下联:一榻琴书梦亦清。
上联:竹宜着雨松宜雪;
下联:花可参禅酒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