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域面积4.19平方公里。
岛域面积4.19平方公里,位杭州湾口外,在菜园镇西南40公里处,距上海南汇县芦潮港约35公里。岛东北部地势略平,余多峰峦相连,以南部大山最高,海拔204米。
1935年始设大洋乡,早期居民多从宁波、金塘、岱山等地迁入。
1984年改建为镇,镇政府驻地小煤山村,居民约1万人,是嵊泗县著名渔业乡镇。命名大洋山之名源自小洋山,又作大洋山或老羊山,古称三姑山。洋山的开发起码有千年历史,宋时,洋山海域盛产大黄鱼,每年在农历四月初、四月半和五月初这3个大潮汛期间,大黄鱼春汛旺发,江浙沿海七郡渔民竞往洋山采捕,云集的大小渔船据说达万艘规模,时称"打洋山"。
洋山岛分小洋山和大洋山,这洋山深水港为小洋山,原面积为1.7平方公里,有人口3000,建港口已全部迁走。岛原来并不相连,建港口时,填平了岛与岛之间的平地。
大洋山岛位于杭州湾口、长江口外的浙江省。
中国最古老的海洋渔汛发祥地,崎岖列岛主岛,兼以风光秀丽而闻名于世。
与相去4公里的小洋山及其周围岛礁统称洋山景区,为嵊泗风景名胜区的主要部分。岛域面积4.19平方公里,位杭州湾口外,在菜园镇西南40公里处,距上海南汇县芦潮港约35公里。岛东北部地势略平,余多峰峦相连,以南部大山最高,海拔204米。
1.76平方公里
小洋山岛位于大洋山之北,菜园镇西南39公里处,距上海芦潮港30公里,面积仅1.76平方公里。岛上平地甚少,多秃岩,最高大观音山,海拔141.7米。
洋山岛,旧称羊山,以岛上多羊而得名,又因岛域较小而改称小羊山,后演写为洋山、小洋山,别有三塔山和猴山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