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基本表格框架;2.表格单元格规范及美化;1) 合并单元格及调整行高列宽;2) 添加表格边框线;3) 通过自选图形的组合实现企业法人代码中的方框绘制;4) F7单元格内容设置成“自动换行。
3.数据录入;4.报表功能拓展;在上交统计局的报表基础上拓展部分数据,用于公司内部分析。这部分数据不使用时可隐藏。
1) 在相应的单元格分别输入:累计生产量、产销率%、库存增减%。
2)数据计算:累计生产量=期末库存量 - 年初库存量+累计销售量产销率=累计销售量/累计生产量库存增减=(期末库存量 - 年初库存量)/年初库存量3)设置成百分比形式,并保留一位小数。
5. 图表分析;6.隐藏部分单元格;将仅用于公司内部分析用的相关单元格进行隐藏,保留需上交统计局的标准数据,以备上报时使用。
7. 报表打印页面设置;1)选择需要打印的内容,设置为“打印区域”;2)对纸张大小、方向、页边距进行调整为A4横向,边距2CM;3)打印内容居中。
要制作一目了然的生产报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设定报表的目的和范围:确定报表要反映的生产数据和时间范围。
2. 收集数据:收集与报表相关的生产数据,包括生产产量、质量、效率、成本等。
3. 整理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计算,生成相应的数据报表。
4. 设计报表格式:根据报表的目的和受众需求,设计合适的报表格式,包括表头、表格、图表等。
5. 呈现数据:将整理好的数据填写到报表中,并通过图表、颜色、字体等方式呈现数据,使其更加清晰易懂。
6. 分析数据:对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优化点,并提出改进方案。
7. 定期更新:根据生产情况定期更新报表,反映最新的生产数据和进展情况。
通过以上步骤,制作的生产报表将更加清晰、准确、易读,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生产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