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食物:青团青团是一种由糯米粉和水作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甜食,青团的外面有一层绿色的馅料,也有一些地方会将红枣、桂花等配料加入到馅料里面,以增加口感和营养价值。
青团所含的糯米,是一种富含纤维素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非常容易消化和吸收,而且由于青团是用水蒸煮而成,所以热量相较于其他甜食而言要低很多。此外,青团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如锌、铁、钙等,可以满足我们身体的营养需求,保证我们的健康。第二种食物:清明果清明果又称芝麻球,在南方地区非常受欢迎,它是由糯米、芝麻、红枣和其他一些甜味糖浆等多种食材制成的。清明果它富含铁质和维生素C,这些物质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都是必要且重要的营养成分,可以增强免疫力和补血,对于缓解压力和改善体质有很好的效果。第三种食物:春笋清明节刚好是春笋大量采摘的时节,春笋的口感鲜美,也非常有营养价值,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肉类、海鲜等营养成分的良好替代品。春笋中还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称为天然植物雌激素,可以促进女性雌性激素的分泌,提高女性健康水平和生殖能力。第四种食物:菠菜清明节还是吃菠菜的最佳时节,尤其是过江南北的人们,他们会选择用菠菜制作绿色米线或是土豆丝等,而且菠菜本身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1、青团
清明节的时候江南地区有吃青团的饮食习俗,青团是用浆麦草研磨出汁,用浆麦草汁和糯米粉混合均匀,然后在中间加入豆沙馅,蒸熟之后就是青团了。
2、暖菇包
有的人会觉得暖菇包是什么,都没有听过,其实暖菇又被叫做鼠曲草,鼠曲草大家就不陌生了吧,而暖菇包就是用鼠曲草做成的,在清明节的前后食用。
3、鸡蛋
现在的清明节又和寒食节合并,因此有些地方在清明节的时候不能够开火煮食物,所以很多地方就提前煮好了鸡蛋,等清明节这天就可以直接食用鸡蛋了,比较方便。
4、子推馍
子推馍又被叫做老馍馍,在里面包有红枣或者鸡蛋的馅料,子推馍的吃法比较讲究,不同的形状给不同的人吃,像男性一般食用的是圆形的子推馍,已婚的女性食用的则是梭子形状的子推馍,未婚的女性食用的是抓髻形状的子推馍,男孩子食用的则是贴有大老虎面花的子推馍。
5、艾粄
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所以艾粄也是清明节的节令食品,是客家人的传统小吃,用新鲜的艾草煮水之后剁成泥,然后加到糯米粉中,同时还要用刚刚煮艾草的水,搅拌成团后里面包上各种馅料,蒸熟之后就可以食用了。
6、馓子
馓子是一种油炸食物,前面有提到清明节和寒食节合并到一起,而馓子就是在寒食节的时候食用的,提前炸好馓子,在清明节的时候就可以食用了。
7、薄饼
在厦门和闽南地区有清明节的时候食用薄饼的习俗,卷薄饼的时候里面的配菜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像芹菜和韭菜这些则寓意着勤劳和长久。
8、白面小鸡
在青岛地区清明节有着吃鸡蛋和白面小鸡的习俗,在家里捏面花,蒸熟之后食用,又被称作为“蒸小燕”。
馓子:在清明节,我国多地都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香脆可口,在古代为寒食节(清明前一天)的饮食,后演变为清明节传统食物。馓子南北差异,北方馓子外形较大,用麦面制作;南方馓子小巧一些,以米面为主料制作。
暖菇包:暖菇包是浙江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清明前后,当地人采摘刚出芽的暖菇草晾干捣碎,和事先磨碎的糯米粉、大米粉加水搅拌在一起,捏制成皮,包裹用腊肉、香菇、油炸豆腐干、春笋等制作的馅料,最后放入蒸锅蒸熟即可食用。
艾粄:“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的清明美食,艾粄与青团有相似之处,也是用艾草和糯米做皮、包裹馅料。不一样的是,艾粄做好后会用芭蕉叶或者其他的叶子包裹,防止黏在一起。
一、青团子,在我国江南地区,清明节有吃青团子的习惯。一般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细腻的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二 、乌稔饭,乌稔饭又名乌米饭,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三、薄饼,薄饼是广东潮州、福建福州地区传统的特色名点,也是清明节的节日食品,每逢清明节的早上上山祭祖,祭完祖回家之后, 人们都会用薄饼作为午餐。另外清明节的美食还有子推馍、芥菜饭、蒿子粑粑等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