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史官惭著我”的出处是哪里

2024-02-02 21:26:03
诗句大师
诗句大师认证

诗句大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周太史官惭著我”出自宋代马廷鸾的《拜饯修史大著吏部使浙西》。

“周太史官惭著我”全诗

《拜饯修史大著吏部使浙西》

宋代 马廷鸾

高怀岂必薄昆仑,揽辔登车意自欣。

周太史官惭著我,汉常平使喜推君。

庐山向已高千仞,野水从今宽一分。

□□鹔鹴裘供□,□□□□更纷纷。

《拜饯修史大著吏部使浙西》马廷鸾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拜饯修史大著吏部使浙西》

朝代:宋代

作者:马廷鸾

拜别修史大著吏部使浙西,作者马廷鸾以此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被赋予重任的自豪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高山大川的景象和历史传承的角度,抒发了作者在离别之际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中的“高怀岂必薄昆仑”表达了作者心中的豪情壮志,暗示自己的志向高远,不愿局限于平凡的昆仑山。接着,作者登上车辆,意味着他迈上了人生的征程,充满着喜悦和期待。

第二句中的“周太史官惭著我,汉常平使喜推君”描绘了作者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周代的太史官羡慕我,汉代的常平使推崇我,这两句暗示了作者在修史和行政工作中的卓越才能和业绩,使得他备受赞誉和尊重。

接下来的两句“庐山向已高千仞,野水从今宽一分”,通过庐山和野水的形象,展示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希冀。庐山高耸入云,象征着作者的志向和抱负,而野水的宽广则意味着作者希望能够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最后两句的内容不完整,无法理解其具体含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山水和历史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离别时的情感和对未来的向往。通过描绘自己的志向、赞誉和期望,作者展示了自己的自豪和豪情,同时也抒发了对离别之后新旅程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