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教育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 建设的专业点,分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苏州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年份 | 国家级/省级 | |
苏州大学 | 新闻学 | 2019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历史学 | 2019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2019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物理学 | 2019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化学 | 2019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2019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19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软件工程 | 2019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通信工程 | 2019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纺织工程 | 2019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体育教育 | 2019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2019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临床医学 | 2019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药学 | 2019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2020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档案学 | 2020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教育学 | 2020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法学 | 2020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英语 | 2020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建筑学 | 2020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0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2020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2020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2020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美术学 | 2020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放射医学 | 2020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法医学 | 2020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护理学 | 2020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2021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广告学 | 2021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社会学 | 2021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行政管理 | 2021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应用心理学 | 2021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工商管理 | 2021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日语 | 2021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风景园林 | 2021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21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运动康复 | 2021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2021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音乐学 | 2021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医学影像学 | 2021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预防医学 | 2021年 | 国家级 | |
苏州大学 | 哲学 | 2020年 | 省级 | |
苏州大学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2020年 | 省级 | |
苏州大学 | 信息资源管理 | 2021年 | 省级 | |
苏州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2021年 | 省级 | |
苏州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2021年 | 省级 | |
苏州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2021年 | 省级 | |
苏州大学 | 金属材料工程 | 2021年 | 省级 | |
苏州大学 | 轻化工程 | 2021年 | 省级 | |
苏州大学 | 生物技术 | 2021年 | 省级 | |
苏州大学 | 医学检验技术 | 2021年 | 省级 |
苏州大学简介: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等十三大学科门类。学校设有36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7897人,硕士生15943人,博士生5061人,留学生1271人。学校现设132个本科专业,5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6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至目前,学校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临床医学、工程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综合交叉学科共16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