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是明清时期皇帝登基、举行盛大典礼、祭祀的地方。
是世上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除殿顶一条正脊外,两层重檐各有四条垂脊。正脊和垂脊不仅使用黄彩琉璃瓦制作的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垂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长约64.24米,宽约37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它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2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00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