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形成的原因及原理: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普遍方法,就是摩擦生电。
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产生静电。
因为空气也是由原子组合而成,所以可以这么说,在人们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产生静电。
要完全消除静电几乎不可能,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静电使其不产生危害。
通过摩擦引起电荷的重新分布而形成的,也有由于电荷的相互吸引引起电荷的重新分布形成,具体说就是因为物质都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一般情况下原子核的正电荷与电子的负电荷相等,正负平衡,所以不显电性。
但是如果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比如实质上摩擦起电就是一种造成正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
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就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物体带上了静电。
空气被电离了所以才导电.在食盐水,纯净水,干燥木棒,空气,稀硫酸,人体,玻璃棒中可以导电的是带电的离子;在高电压时,会使一些原子分离出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这就是导电的原因,空气也是如此.
空气中的电是由于空气分子被电离而产生的。当空气分子被电离时,它们会形成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会在空气中自由移动并产生电流。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空气电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