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拟投档。 正式投档之前,考试院会组织一次模拟投档,一是让学生提前熟悉报考流程,正式填报时不至于太过慌乱,
二是给各个大学调整时间,按照学生报考人数改变原计划。
只是部分考生模拟投档时,并未太过认真,觉得明白流程即可,模拟填报时不按分数选择。直接填报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毕竟这也能“圆梦”,但提前熟悉流程最为重要。
2.确定投档比例。 各个高校会按照模拟投档的结果,来与之前的投档比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改正。比例确定后便不再改变,这一点可能与学生无关,提前熟悉流程即可。
3.考生投档。 考生正式选择院校与专业,平行志愿按照分数,从高到低依次录取,或是调剂到其他院校,或是将考生档案继续“下发”。相关部门结合考生选择以及高校具体标准,将符合情况的电子档案发给高校,让高校进行录取。
4.高校阅档。 相关部门发送给各个高校后,便由高校工作人员阅档,看考生的志愿选择、考试成绩、排名位次、身体情况等内容进行选择。
符合条件的考生被录取,服从调剂的考生,被分到其他专业,不服从调剂的学生只能“滑档”。高校阅档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出报考人数中的“优秀考生”,按照分数进行选择。
5.高校预录取。 高校阅读考生电子档案后,进行“预录取”后,将信息返还给相关部门,由他们进行检查复核。有问题继续更正选择,没有问题录取工作结束,学校确定录取名单。
6.确定名单寄送通知书。 预录取工作结束后,相关部门会确定录取名单,随后盖章发给学校。名单上的学生,会被学校录取,随后学校会按照要求,寄送“独具特色”的通知书。
高考志愿检录是指考生在高考成绩公布后,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兴趣选择并填报志愿,以便被高校录取的过程。下面是一般的高考志愿检录流程:
1. 查看招生政策:考生需要仔细阅读各所高校的招生政策和录取要求,了解每所高校的专业设置、录取分数线、优惠政策等信息。
2. 分析成绩和兴趣:考生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兴趣,结合招生政策,初步确定心仪的高校和专业。
3. 填报志愿:考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在规定的时间内填报志愿。填报志愿可以通过线上系统或者填写志愿表格的方式进行,具体操作方式由当地教育部门提供指导。
4. 提交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将志愿提交给当地教育部门或相关招生机构。
5. 验证志愿:教育部门或相关招生机构会对考生填报的志愿进行验证,确保填报的志愿符合规定。
6. 录取结果公布: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和填报的志愿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公布录取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不同高校的高考志愿检录流程可能会有些许差异,具体的操作和时间安排以当地教育部门或相关招生机构的通知为准。考生在填报志愿前,最好咨询当地的教育部门或高校招生办公室,以获取准确的指导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