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的作品里有四个乐器,贝斯、吉他、鼓、铺底弦乐再加你的声音,从频段来讲,贝斯和底鼓在低频段,高把位的吉他和高音区的弦乐在高频段,然后及他的中音区、贝斯的泛音、弦乐的中音区、你的人声都在中音区,这只是我们的划分,事实上每种乐器混在一起的时候并没有这样明显地划分,往往在各个频段划分的地方重合了一大队声音,这样的结果是各个乐器听起来都不明显,全部参杂在一起,一会儿听不到贝斯了,一会儿人声又蒙了。c4的作用就在于将效果分致于各个频段,通过动态的压限和均衡将各个频段的声音清晰化,比如说贝斯,通过处理,就老老实实的占据了低频,超过低频的声音就被压掉了,这样该是哪个频段的声音就在哪个频段,大家相安无事,谁的声音都清晰可辨了。所以我一般在最后混缩前要用c4处理(应该是梳理)一遍。
答案补充
初听BASS的音色如果觉得不错,并不意味着这个音色在BASS做SOLO 时也适用!一般在BASS进入SOLO时必须切去部分低频(150Hz以下),因为 BASS做SOLO时音量通常要推上一点,BASS的低频也随之突出来,易造成 BASS的SOLO音色没有动感而混浊,BASS在非SOLO时低频则应适当加强才能 充当“基底”作用。 要注意的是,低音乐器一般其泛音较大(谐波丰满),如果BASS的专用设备 不是很好,很容易造成听觉误差。举个例子,如果当时BASS的泛音度为 164.8Hz,但听的人可能会“听见”比E音(即164.8Hz)低2个8度的音(41.2 Hz)。 加强1-2kHz频段可以得到明显的触弦声和人工泛音,但在SOLO时这就显得很 难听,此时应在调音台上做些小小的调整,以加强BASS的清晰度。
贝斯的发声频率通常在 80Hz 到 240Hz 之间,这也是贝斯乐器的主要频点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贝斯的发声频率较低,听起来更加沉重和厚实。同时,贝斯的发声频率也会影响到音色的丰满度和力度,因此在音乐中经常被用作强调或弱化某些音符。
除了贝斯乐器,其他乐器和人声的发声频率也会影响到整个音乐的表现,因此音频工程师和音乐家需要了解不同乐器和人声的重要频率范围,以便更好地设计和调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