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和阳是中国哲学中的两个概念,通常用来描述宇宙万物的两种相对而又互补的属性。阴和阳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被认为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阴通常指的是阴性、负极、消极、柔性、暗淡、静止、内向、收敛等属性,代表着女性、月亮、水、土、寒冷、黑暗等。阳则通常指的是阳性、正极、积极、刚性、明亮、活跃、外向、扩散等属性,代表着男性、太阳、火、天、炎热、光明等。
阴和阳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在中国哲学中,阴阳的平衡和谐被认为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生活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阴是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引申为月亮;幽暗、昏暗;天气现象。阳是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引申为太阳、阳光;又引申为温暖;还引申为明亮,指古代的哲学概念,又有外露的“表面的”的意思,阳与阴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