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刀
刀尖锐利,刀背斜阔,柄下有鐏。宋《武经总要》把其列为刀八色之一。
掉刀
刀身直,刀尖向上,尖锐有刃,柄后有鐏。宋《武经总要》把其列为刀八色之一。
凤嘴刀
刀头呈圆弧状,刀刃锋利,刀背斜阔,柄下有鐏。被宋《武经总要》把其列为刀八色之一。
偃月刀
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所用,又称关刀。其刀身狭长,形如偃月,刀背有青龙图案,又称青龙刀、 偃月刀,刀头有回钩,钩尖似枪,锐利无比,刀背有突出锯齿状利刀,故名冷艳锯,其柄因人而制,一般人直立,左手握住刀盘之下刀柄处,左臂向左侧伸直,刀鐏靠着左脚掌侧。刀盘的高度应与左肩齐。刀刃之长度,应是刀柄的五分之二长。其刀法相传是三国时期关羽所创。用法有十二字诀:劈、砍、磨、撩、削、裁、展、挑、拍、挂、拘、割。此刀被宋《武经总要》把其列为刀八色之一。
眉尖刀
刀身狭窄,单刀,刀尖锐利,其后斜阔,木柄,后有铁鐏。属宋刀八色 之一。
戟刀
戟刀全长五尺,其中刀尖长四寸,边锋长一尺。刀柄粗可盈把,柄尾有一三棱形铁鐏。戟刀在对敌作战时可发挥前尖边锋的特点,声东击西,虚实多变,其主要用法有砍、剥、刺、挑、挂、劈、扫、截、撩、削、盖、擢、架等。
陌刀
长刀的一种。陌刀为一种两刃的长刀,较重,《新唐书·张兴传》记载:张兴膂力过人,所用陌刀“重十五斤”(唐代一斤比今稍重)。唐代军中大量配备。唐代以后陌刀逐渐消失。
屈刀
刃前锐利,刀后斜阔,长柄,柄末端有鐏。宋《武经总要》列此刀为刀八色之一。
驩耳刀
武术长器械。刃连袴一尺,上锐下狭,柄长三尺。此刀常用于挖穴城墙。宋《武经总要》列此刀列为“刀八色”之一。
三尖两刃刀
刀尖分为三支,似山字形,中支形似剑状略高,两翼支稍低,两面开刃,锋利无比。刀柄后端有一三棱形铁鐏其用法以扎、绞为主。
春秋大刀
其刀术主要有劈、砍、斩、架、截、云、挂、挎、挑、拦、扫、抹、托、拨、压、绞、错、捣、随、扇等。弹腿门之春秋大刀主要流行在河北、河南、黑龙江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