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博物院原名昭君墓,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昭君墓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因其被覆芳草,碧绿如茵,当地传说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时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故有“青冢”之称,历史上被文人誉为“青冢拥黛”,是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昭君墓为人工土筑而成,高33米,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与中原地区汉代帝王陵墓的形制颇近。第二层平台及墓顶各建有一亭。伫立墓顶,极目远眺,阴山逶迤峥,平畴阡陌纵横,墓草青青,景色怡人。博物院院内可参观的主要有云浮雕、董必武诗碑、和亲铜像、昭君出塞陈列、匈奴文化博物馆等景点。
昭君博物院文物藏品中,传世文物以中国北方系青铜器、昭君题材书画、月份牌年画尤为突出,各类藏品均已成系列,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这一系列众多精美文物和重要遗存,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汉代内蒙古地区历史文化的认知,为西汉时期汉匈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