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韵律特点

2024-10-29 03:39:20
七言绝句韵律特点,麻烦给回复
写回答

最佳答案

七言绝句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绝句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大类。其中平起式又分两种:

一、平起平收,首句押韵;二、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仄起式也分两种:

一、仄起平收,首句押韵;二、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七言绝句是讲究合辙押韵的,有固定的平仄格式,这样读起来才朗朗上口,并不是七个字放到一起就可以

绝句:四联四句。(区别于律诗:四联八句。)七绝格律分两大类,合四种句式:平起式两种:

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

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仄起式两种:

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

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首句平起入韵式(平起平收)(平) 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十五删韵)例: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十五删韵)

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例:曾栽杨柳江南岸, 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 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忆江柳》(十一真韵)

首句仄起入韵式(仄起平收)(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四支韵)例: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六麻韵)

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例: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四支韵)例: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十一真韵)

2024-10-29 03:39:20
赞 6810踩 0

全部回答(2)

七言绝句的特点是:

1.每行7个字;

2.一共有8行,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

3.按照韵律书上的韵脚押韵;

4.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第三,四,五,六行要工整对仗;

5.同时要严格执行平仄要求(有书可供参考)。

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它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

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方使它在体制上达到纯熟,而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之作。

这一时期的七言律诗虽亦有高华秀朗的名篇,但内容上绝大多数属于奉和应制、酬赠,比之五言律诗更见狭窄。

2024-10-29 03:39:20
赞 1479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