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孙山故事来源是什么

2024-03-07 14:28:23
名落孙山的成语解释
写回答

最佳答案

故事来源:

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解释:

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

2024-03-07 14:28:23
赞 5411踩 0

全部回答(2)

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

成语出处: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成语繁体:名落孫山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词性特征: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落,不能读作“là”。

近义词:一败涂地

反义词:名列前茅

成语例句:若不幸名落孙山,那时更自难堪。(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

2024-03-07 14:28:23
赞 2387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