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十四怎么测年代

2024-10-31 02:26:39
碳十四怎么测年代,麻烦给回复
写回答

最佳答案

碳14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即稳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

14C由美国科学家马丁·卡门与同事塞缪尔·鲁宾于1940年发现。

2.14C的半衰期为5730年,14C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测年法;

二是以14C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探索化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微观运动。

3.利用宇宙射线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来测定含碳物质的年龄,就叫碳—14测年。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对碳—14测定考古年代的作用,给了极高的评价:“由于碳—14测定年代法的采用,使不同地区的各种新石器文化有了时间关系的框架,使中国的新石器考古学因为有了确切的年代序列而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4.碳—14测年法是如何测定古代遗存的年龄呢?

原来,宇宙射线在大气中能够产生放射性碳—14,并能与氧结合成二氧化碳形后进入所有活组织,先为植物吸收,后为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它们就会持续不断地吸收碳—14,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水平。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即会停止呼吸碳—14,其组织内的碳—14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下的放射性碳—14的含量,就可推断其年代。

2024-10-31 02:26:39
赞 6505踩 0

全部回答(2)

考古里的碳十四测年法,就是根据碳14衰变的程度来计算出样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种测量方法。

碳14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它是透过宇宙射线撞击空气中的氮原子所产生。碳-14原子核由6个质子和8个中子组成,其半衰期约为5,730±40年。由于在有机材料中含有碳-14,因此根据它的衰变可以确定考古学样本的大致年代。

碳十四测年法的原理在于,碳14由于受到宇宙射线中子对碳14原子的作用,不断地形成于大气上层。它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形成二氧化碳并进入全球碳循环。动植物一生中都从二氧化碳中吸收碳14。当它们死亡后,立即停止与生物圈的碳交换,其碳14含量开始减少,减少的速度由放射性衰变决定。放射性碳定年本质上是一种用来测量剩余放射能的方法。通过了解样品中残留的碳14含量,就可以知道有机物死亡的年龄。这一原理通常用来测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

2024-10-31 02:26:39
赞 9140踩 0

1、所谓的“碳十四鉴定”即放射性碳定年法,是利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碳十四来测量“动物和植物”的年龄。动物与植物都属于有机物,然而大多数文物比如瓷器、陶器、青铜器都属于无机物,所以碳十四测年在考古方面的应用十分有限。

2、碳十四法主要用来鉴定高古文物,一般指年代比较久远的,而一般文物都在一两千年以内,所以一般不会用碳十四法来断代。

3、还有精度的问题,即使进行高精度的测量,这种方法也存在正负20-40年的误差,这种数据经过校正放在95%的置信度下,最后给出的年代范围通常会落在几十到几百年。

2024-10-31 02:26:39
赞 6255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