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瓷一般有以下程序:
1.取材:从矿区采取的原石先以人工敲碎,打成粉状再经淘洗去除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
2.和泥: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反复搓揉或用脚踩踏挤出泥团中的空气,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3.成型:将坯泥放于陶车的中心转动车盘,用双手或工具把坯泥拉捏成型。
4.上釉:在泥坯上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因其装饰图案位于陶瓷釉层之下故称釉下彩。上釉工艺看似简单,却是较难掌握的一道工序。要做到坯体各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厚薄适当,还要关注到各种釉的不同流动性。
5.装窑:待烧的坯胎要装入匣钵,匣钵是陶瓷焙烧的容器,以耐火材料制成,作用是防止坯胎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污染,尤其对白瓷烧造最为有利。
6.烧窑:烧窑时间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C左右。
7.彩绘:釉上彩是在已烧成的釉面上描绘纹样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