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科目不少于56学时,公选课需科目不少于24学时。
中级职称,一般是指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双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或三年以上(不同专业所需年限不同);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其他指的是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三年以上。
职称定义:
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
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
在中国的现状下,职称主要代表社会地位,有高职称的人享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福利待遇,与实际技能未必有直接关联。职称通过申报、评审,由主管部门授予,一般认为决定是否授予职称是由主管部门领导决定,评审主要是形式
教师评中级职称公需科目最高需要5年时间,但是最近一次一定要完成。
我们这里教师中级职称,5年公需科目需要两个不同主题的公需科目,每年学分至少90分,专业学分60分,公需科目学分30分。每个地方政策不同,具体可以咨询当地人社局。
申报中级职称:获得初级职称后,连续
四年,每年接受1次/1科目继续教育公需科目
培训可申报中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满3年(读
研前有工作经历者可放宽至2年)接受1次/1
科目继续教育即可直接升任中级。
中级教师评定条件: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教师5年以上,担任助教职务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教师6年以上,担任助教职务4年以上;中专毕业,从事教师10年以上,担任助教职务4年以上。参加评审需要提交相关评审材料,等待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
中专业科目不少于56学时,公需科目不少于24学时(45分钟为1学时)。在继续教育年度内,学习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现已实行学分制的行业部门,学分与学时的转换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
每年中、高级职称人员至少需要完成72学时,其中公需学时至少24学时,专业课时至少48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