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胎瓷”之所以被称为神奇,是因为薄胎瓷的特点:瓷胎薄如蛋壳、透光、胎质用纯釉制成。薄胎瓷的胎体厚度多在1毫米以内,被誉为“薄似蝉羽,亮如玻璃,轻若浮云。”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 景德镇制出薄胎瓷,成化年间已有较高成就,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生产的“卵幕杯”(薄如蛋壳的杯子)、流霞盏等精制品,清代正式生产。建国以后,薄胎瓷工艺得到继承与发展,许多产品的薄度、透光度、白度都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除景德镇外,湖南醴陵、广东枫溪、河北唐山、江苏江阴等地也能生产薄胎瓷。
薄胎瓷是中国景德镇传统艺术名瓷之一。在薄胎上描绘有青花纹样(见青花瓷),称青花薄胎瓷;描绘有粉彩纹样(见粉彩瓷),称粉彩薄胎瓷。薄胎瓷的制作须经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烧成。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在汇集全国各地名窑技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自成体系。景德镇手工制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其专业化程度之高是其他手工行业所无法比拟的。从御窑厂来说,其生产组织分工相当完备,具备了制坯行业的各种作坊:有舂碓陶土的作坊,有制作大小圆、琢器坯胎的作坊,有制匣钵的作坊,还有各种辅助性的作坊,如泥水作、大木作,船木作,铁作等。许多局部操作大都由专业性很强的工匠担任。同时将烧、做两行集中在厂内,设御窑若干座,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无所不及的大型手工作坊。
2006年5月20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薄胎瓷亦称“脱胎瓷”、“蛋壳瓷”。是著名传统瓷器品种中久负盛名的特种工艺产品之一。特点是瓷胎薄如蛋壳、透光、胎质用纯釉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