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作:dǐ jì
砥洎城是华北地区现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13公里处的润城镇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之寨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该城创始年代不详,但从明崇祯十一年(1638)“山城一览”碑碣得知,其创始年代应在明末以前。城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南有正门,起于地面的城墙,高约十米。
[dǐ jì chéng]
砥
dǐ
〔砥柱中流〕像砥柱山(在中国三门峡)那样屹立在黄河激流中,喻中坚人物或力量所起的支柱作用。
细的磨刀石:砥石。砥砺。
笔画数:10;
部首:石;
砥共 10 画,所有10画的字。
砥字笔顺:
横、撇、竖、横折、横、撇、竖提、横、斜钩、点
洎城读音是dǐ jì chéng。
砥[dǐ]汉字
砥是一个汉字,读作dǐ,本意是指磨刀石,引申为磨,也指平定,平直,平坦。该文字在《山海经·西山经》和《艮斋诗集》等文献均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