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线差分为考生线差和院校线差,考生线差是指考生的分数减去他所在批次线分数,用来参考自己能够走上哪些院校;院校线差是指院校录取平均分减去该校所在批次的批次线,用作让考生参考是否能够考上本校。高考考生用自己分数线差对比全国各高校线差,来分析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案。
2、排位是指考生所在省份文科或者理科全省的分数位次,也就是说文科考生或者理科考生考了多少分在全省排多少名。文科理科考生是单独排名次的,一部分省份在每年出成绩的时候会同步出一分一段表,让考生用来查询自己的全省排位。考生可以用自己的全省位次对照高校往年的录取数据分析高考志愿填报方案。
3、为什么要用线差和位次进行考高志愿填报:因为每年高考试卷难度不一样,导致每年的一本分数线、二本分数线、三本分数线都不一样,在各批次录取人数一定的情况下,各大学录取分数就不一样了,但只要不是爆冷或爆热的学校,各大学录取线差和位次基本是变化不大的,就可以根据录取线差估算各大学录取平均分同时根据位次估算各大学的录取平均位次。
4、线差法与位次法在填报志愿时的优缺点:对于成绩处于批次线附近的考生而言,线差法是较具参考价值的。但线差法的局限性也很明显,随着线差值的增大,误差也会变大。排位法适用于所有层次的考生,但对不同层次的考生而言其参考价值是不同的。越高分的考生,排位法的参考价值就越高,因为高分段考生总人数少,同分人数也少;相对应的高校数量也较少。到中分段,位次法的参考价值就降低了。主要是中分段考生成绩高度密集,相对应的院校也数量庞大。
1. 位次是指在某个群体中,一个人或一事物在某个指标排列顺序中所处的位置,一般是按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2. 线差是指高考录取时,设定一个最低分数线,分别计算考生的分数与该线的差值。这个差值就称为“线差”。
3. 在高考中,位次是指考生在所有考生中的排名,线差则是指考生的分数与分数线之间的差距,通常是指分数线上下一分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