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有三个基本养老保险险种,分别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一、城乡居民养老金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就是俗称的新农保,目前有12个缴费档次。新农保待遇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方面组成。
基础养老金:2019年国家层面未做调整,但有些地方已做调整,上海基础养老金是每月1010元,目前为全国最高。所以,居民养老金低的100多元,高的1000多元。
二、企业职工养老金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主要也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具体能领到多少养老金根据个人情况,如缴费时间、缴费基数及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上海市企业退休职工人均月养老金达到4237元,北京为4157元,浙江省为3550元,广东省为3050元。在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如贵州省,退休职工人均月养老金为2680元,吉林省为2490元。所以,企业退休职工月养老金大概在2000多到4000出头。
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
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双轨制退休金制度终结。在双轨制结束前,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职工退休人员退休待遇差距明显。双轨制结束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的退休待遇差距会越来越小,但差距始终会在。目前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退休养老金养老金水平一般在5000~7000元之间。
2021年满60岁的每月发的是115元
一个月139个月的基础工资。
所谓“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对大多数人来说,经过半辈子的奋斗,都希望晚年能过上稳定的生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今年养老金迎来“17连涨”,为退休职工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保障。
一般来说,如果想领取养老金,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办理退休手续和缴纳满15年社保。但对于一些经济能力较差的人群来说,社保缴费压力仍然很大。因此,为了今后享受养老待遇,很多人选择按最低标准缴纳社保。这不禁让人好奇,选择社保的最低标准缴纳,十五年需要交多少钱?退休后能得到多少养老金?
我国的养老保险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可以在60%~300%的缴费档次中选择。假设张先生是灵活就业人员,所在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按照最低缴费标准60%缴纳,5000*60%=3000元。同时,灵活就业人员需单独承担20%的缴费比例,其中12%计入统筹账户,8%计入个人账户。因此,张先生每月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则应为:3000*20%=600元。
社保卡具有养老金待遇发放功能,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发放为例,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缴费达到15年(即180个月)的,年满六十周岁,可领取养老金待遇。
按目前最普遍的参保缴费标准,即每年缴纳100元养老保险费的,缴满15年,今年满六十周岁的,每月可领取养老金1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