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夜月、前村牧笛、市桥官柳、东阁红梅、天目晓钟、西江晚渡、岷山晴雪、白塔斜阳八景,
这样的景致,把崇州山美水美城美的特点囊括其中,点缀出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山画卷。
而在“蜀州八景”中,至少有两处与城区内的罨画池有关。
一处是“八景”之首的“东湖夜月”。根据清康熙年间的《崇庆州志》记载:“东湖夜月,治左。”,而乾隆时期的记载为;“东湖,《通志》在州东南,旁有亭馆,为州景胜外,今废。”在光绪年间的“东湖夜月图”中,描绘出了一幅湖光潋滟,皓月中天的美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湖畔芳草佳树,亭阁掩映。
北宋政和年间,苏辙族孙苏元老在崇州任知县,使罨画池拥有了溪、泉、湖、瀑等元素,同时园林建筑也初具规模,亭、台、楼、阁等一应俱全,成为一处带有浓郁人文气息的衙署园林。而古人营造园林,讲究“为有源头活水来”。
崇州八景分别是:
1、东湖夜月;
2、市桥官柳;
3、天目晓钟;
4、东阁红梅;
5、岷山晴雪;
6、白塔斜阳;
7、西江晚渡;
8、前村牧笛。
崇州,古称蜀州。拥有着悠久文明传承、自古风光秀丽的崇州,在古代就吸引着诸多游人前来观赏。崇州曾为古蜀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蜀王杜宇的建都之地。至唐宋时遂形成著名的"蜀州八景”,又称"江原八景″、"唐安八景"、"州治八景"、"崇庆八景",仅录载的咏吟"八景″的诗就达近百首,流传至今的还是清代文人晏补之用一首《蜀州八景》的诗,形象而全面地概括了当时"蜀州八景"的盛况。诗中这样写道:
惟爱西湖夜月圆,
前村牧笛响悠然。
市桥官柳依依绿,
东阁红梅朵朵鲜。
天目晓钟声八百,
西江晚渡客三千。
岷山晴雪无今古,
白塔斜阳照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