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密桃的历史谁知道

2024-11-04 22:24:23
深州密桃的历史谁知道,麻烦给回复
写回答

最佳答案

深州蜜桃,河北省深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深州蜜桃个头硕大,果型秀美,色鲜艳,皮薄肉细,汁甜如蜜。

2014年10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深州蜜桃”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西汉初年,深州因产桃而得名“桃县”,辖今深州南部和桃城区西半部,治所故址在今深州市前磨头村,后改为“桃侯国”。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立刘襄(即项襄)为桃侯,后共有六代桃侯在此袭职,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桃侯因给皇帝助祭金不足而被免,自此桃侯国废。西汉末年,王莽改桃县为桓分县。汉光武帝刘秀登基,桓分县又改为桃县。后桃县并入下博,于桃县原址建驿,名为桃城驿。因桃而得名的桃县、桃侯国存在了250年,桃城驿则从东汉到明初共沿用大约元朝顺帝1350年。今深州市前磨头镇仍有桃园村、桃城口(今虎头王村)等与桃有关的村庄。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刘秀走国,颠沛流离,自蓟县南逃,经安平、饶阳南下。刘秀来到深州境内,口干腹饥,精疲力尽,适逢一桃园白衣老人送蜜桃充饥。刘秀边吃边赞:“真乃蜜桃也。”几个桃子下肚,疲渴顿解,浑身有力,摆脱了追兵。后来,刘秀当了皇帝,念念不忘救命之恩,即下令封桃县产的桃子为蜜桃,定为朝廷贡品。

明万历“内相”冯保(深州冯家村人,现桃城区冯家村)在宫数十年,为蜜桃的扬名和销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深州蜜桃成为明宫必备贡果,也成为帝王后妃赏赐文武大臣的上乘佳果。为攀附冯保,朝臣奉深州蜜桃为圣果,争相抢购。由此,深州蜜桃开始大量栽培,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桃树发展到10多万株,分布于20多个村庄。据清《吏部爵轶书》载:“深州土产曰桃,往时有桃贡,道光时张杰(时为深州知州)栽之。直隶之桃,深州最佳,谓之蜜桃。”德宗光绪年间,深州人马辉堂(深州马庙村人)随父在京师做木匠活,父子为人心诚尽力,常被召进宫廷、王府,做些修葺零活,因技艺精湛,倍受恭亲王嘉许,后在北京鼓楼大街开了“兴隆木器厂”。马辉堂的坐堂先生戴登科是深州旧州村人,有一年戴登科回乡省亲,正是桃熟季节,从家乡捎来两筐蜜桃送给老板。马辉堂从中挑选最好的送给恭亲王,恭亲王又挑选上乘蜜桃亲自送进宫中,请太后、皇上品尝。西太后细细品尝后赞不绝口,从此,蜜桃再次每年进贡朝廷。

蜜桃受了皇封,深州许多武林高手担负起了护桃运桃任务。马辉堂胞弟马振龙、戴登科胞弟戴长明同为京师保皇镖局拳师,两人共同担当护桃重任。另有戴登科表叔郝九世共同代办,郝九世是深州旧州村人,为清末武举人。郝九世每年花钱订好质量上乘的桃树,蜜桃成熟,就让其义子任老胜(旧州村人)装筐,三名武林高手带领一队身强体壮的大汉担筐往京城送桃。中途休息时,为保桃鲜,要暂时储存到地窖,还要用蒲扇扇风。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版的《直隶工艺志初编》载:“深州蜜桃分红白两种,每枚自数十文至百余文,熟年收三四十万枚或五六十万枚,歉岁不及其半,行销保定、天津。”

民国时期,河北省政府建设厅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12月)《调查报告》称:“深州之西北乡桃树不少,所产蜜桃,亦甚著名。农历八月初一前后,贩桃者纷集该县。”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河北通志稿》载:“今桃有数种,北地则以大桃多浆如深州桃者为贵。”抗战时期,日军侵占深县后,桃树被严重破坏,到1945年深州市仅剩蜜桃800株。

2024-11-04 22:24:23
赞 2990踩 0

全部回答(2)

深州是河北省的,是衡水市的一个下属市,是一个小城市

深州是蜜桃的产地,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是我们深州引以为荣的特产,只是近些年蜜桃产量少了,真正的蜜桃也少了,不过深州的蜜桃还是很好吃的,个人觉得尤其是在冰箱冷藏一段时间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最好吃了

如果你想买可以去深州的西马庄村或者木村乡那边去买,那里比较正规,最好不在深州的路边买,如果在一定要还价的,不止蜜桃其他的桃叶好吃哦,不过蜜桃是我们的特产啊

2024-11-04 22:24:23
赞 9748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