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定自己的情绪,弄清事情的经过。
孩子受了委屈回来一哭诉,家长很容易心疼,随后就会愤怒,这种情绪之下很难有理智的沟通。
所以,先镇定一下,尽量向孩子询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孩子可能也是一面之词,也可以私下向相关的孩子和家长了解情况,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向老师说明你的了解。
有时候,孩子之间的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要相信孩子,也需要学习处理矛盾和冲突。如果总是家长替孩子出头,孩子就永远依赖在父母的保护之下。难以培养出独立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二、专注于解决问题。
孩子在学校里遇到问题了,家长总爱询问为什么会这样?他为什么会欺负你呢?老师为什么批评你呢?
了解事情原貌只是客观了解起因,重点并不在于追究谁的责任。我们更关注的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接下来该怎么办?
如果沉浸在找寻过失,只会让孩子更加愤恨,不利于积极的寻求解决方案。
被人误解了,我们怎么做?老师误会我们了,我们可以怎么做?带着这样的思维去和老师沟通,往往会得到老师极大程度的理解和帮助。
三、理智表达感受和需求。
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受了委屈或是意外受了小伤,家长当然心疼,但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理智表达感受和需求。可以愤怒,但不要破口大骂,可以提要求,但不要失去分寸。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孩子做出示范,如果我们得理不饶人,或者受不了一点点委屈,那很难想象我们的孩子能够宽容大度。
如果孩子受到的伤害较大,除了提出道歉或赔偿的要求,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直接和老师沟通,将事情来龙去脉说清楚,定期与老师沟通孩子在校情况
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你要去学校找到孩子的老师,了解情况,如果是同学之间闹点小矛盾,可以由老师出面解决,由对方向你的孩子主动道歉,这件事就算过去了,一点小事没必要得礼不让人,要教育自己的小孩和同学搞好关系,这才是一个家长应该做的。
孩子受委屈,家长应该及时和班主任老师沟通交流一下,问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是孩子有错误的地方,被老师批评,或和同学相处时出现问题,这些都要和孩子分析清楚,不能一味偏袒孩子,和老师也解释清楚家长的态度,但如果孩子确实是被冤枉的,那么就应该和老师表明家长的看法,希望老师能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但要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