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跪拜(磕头)
跪拜(磕头)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礼节之一。在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跪拜(磕头)是晚辈或社会地位比较低的人对长辈和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所施的礼仪。跪拜(磕头)的礼仪不但在我国盛行,而且,在亚洲各国都比较盛行。
跪拜(磕头)是一种最尊贵的礼仪。这种礼仪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比较可信的说法应该与我国古代没有凳子、椅子有关。据历史记载,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并没有制作凳子、椅子和桌子的习惯,唯一能够称得上家具的只有一个很矮的“几”,类似于今天的“茶几”。人们习惯于在地上铺上席子并席地而坐。当人们需要给比较尊贵的人施礼时,便顺势转身跪在地上磕头,行跪拜之礼。
2.鞠躬
鞠躬是一个汉语词汇。鞠躬是利用弯腰、低头的方式向对方表示尊敬。晋陆机在《辩亡论下》中称:“执鞭鞠躬,以重陆公之威。”
原则上来讲,鞠躬常用于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表达由衷的敬意,也常用于平辈之间的互相致意。虽然属于古老的礼节,但多被今人所采用,是当今最流行的礼节之一。
3.拱手
拱手,又称作揖,是古代汉民族的一种相见礼。在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并点头致意。
在《仪礼》中称,拱手是士与士之间的交际礼仪,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相见礼。一般来说,比较尊贵的人和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会给普通人和社会地位比较低的人施以拱手礼,用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给父母叩拜依次从大到小,三次嗑头,一拜父母生身养育之恩,二拜父母教育成材之德,三拜父母祈求平安健康
单纯磕头(单叩首),要先说句:“爸妈新年快乐,儿子/女儿给你二老磕头啦。”而后双膝先后弯曲跪下、手扶地、头触地,完成磕头的动作,然后起立侧身站着。
或者一拜一叩,主动向前说:“给X父母磕头了。祝父母新年快乐。”而后,正面对长辈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