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汉代,《汉代画象全集》初集中,就有两幅画是描绘古代人们烤肉的情况,一幅是朱鲔石室的画像石,另一幅是孝堂山墓道石刻。在明代,《明宫史·饮食好尚》中,也有关于烧烤的记载。一到雪天,人们会在房间里赏梅,吃炙烤的羊肉。据说,最早的烤肉是把牛肉或者羊肉切成方块,用葱花、盐巴和豉汁把肉浸泡一会再烤。这道工序有点类似现在的腌制。
到了明末清初,蒙古人习惯于把大块的牛肉、羊肉稍微煮一下,再用牛粪烤熟。再后来,经过技术的不断革新,烤肉技术逐渐完善。道光二十五年,诗人杨静亭《都门杂味》中赞道:“严冬烤肉味堪饕,大酒缸前围一遭。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从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喜欢在寒冷冬天烤肉,并配上美酒,在炭火的炙烤之下,既能尝到美食,又能温暖身心。
为什么人们这么爱吃烧烤呢?从科学上讲,烧烤一般的材料以肉食为主,而肉食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数量很多,营养成分的比例恰当,接近于人体的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同时,人在咀嚼蛋白质时体内会分泌多巴胺。大家都知道,多巴胺是快乐的源泉,因此“吃肉让我快乐”这句话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除此之外,东北人对烧烤的痴迷绝对不亚于其他人。东北烤串大串小串都有,大的吃不上三五串,小的俗称一毛撸。烤干豆腐卷、烤蒜薹、烤蚕蛹、烤鸽子等都是常见的菜品,再配上一碗冰碴的冷面,一杯啤酒,这个夜宵就可以完美收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