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湖,原名安格庄水库,始建于1958年6月,易县、定兴、徐水、容城四个县六万多人历时两年时间建成。总库容2.8亿立方米,正常水面27亿平方米,属于国家大二型水库。上世纪八十年代,旅游业开始兴起,安格庄水库秀美的山水被人发现,他潜在的旅游价值被大家所认可。可是,开发旅游,安格庄水库总得要有一个好听一点的的名字吧,就叫安格庄水库?这样的名字的确是很难让人和美丽的风光联系在一起,听着也不像一个旅游区的名字呀!所以,要想搞旅游,首先就要把名字改过来,叫什么呢?
当时安格庄水库由于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也不行,所以开发的很慢。倒是位于清西陵景区的旺龙湖开发比较快,所以当时旺龙湖改名龙湖的时候,有人建议说安格庄水库在龙湖的南边儿,就叫她南湖吧!于是就叫了南湖。
2004年,潘新宇先生撰写论文,提出“南湖”更名易水湖的设想,被旅游专家所认可。
之后,县里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讨论论证,最终于2007年正式将南湖更名易水湖。
易水湖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易水湖位于河北省容城县南部,是古代晋代时期汉水、淇水、泌水三水交汇处所形成的一片湖泊,因其湖水清澈,景色秀丽,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易水湖在历史上也曾是许多著名文化人物聚居之地,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唐代举人陈基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易水湖也曾是古代皇家驿站,负责水运重要文书和财物,与汉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同时易水湖也是河北省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湖中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被誉为“华北第一湖”。同时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易水湖也逐渐成为了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易水湖景区的历史背景十分悠久,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易水之滨”,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邯郸的重要水源。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廉颇和蔺相如的“荆轲刺秦王”,屈原和宋玉的“离骚”,赵括和赵奢的“马陵之战”等。这些故事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为易水湖景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