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月三的来历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
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
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二,三月三的习俗
1.壮族
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2.侗族
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3.布依族
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4.黎族
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黎族【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称它为谈爱日,与海南苗族节日相同。传说,上古洪水时期,兄妹两人躲在南瓜中幸存下来。为了成家立业,他们决定分头寻找其他人,并约好来年农历三月三会合。结果几年过去两人无功而返。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至今在东方市东方镇中方,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
5.土家族
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三月三、踏沙滩】是象山石浦镇的一种民俗。关于它的由来,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与生产劳动有关:当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地温和水温开始升高,浅海辣螺争相爬上滩头繁殖。当地人便在这个季节去沙滩拾螺,由此产生 【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
如今,虽然滩头资源逐渐枯竭,当地老人仍耐不住在这个日子带着晚辈赶沙滩,重温昔日拾螺的场面。【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也逐渐形成一个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动。
如今的【三月三、踏沙滩】,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为主体,以体育、渔业竞技项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杂技节目为陪衬的特点。其中的文艺表演多种多样,除了跑马灯、舞龙灯、彩阁巡游等,还有据《辣螺姑娘招亲》等民间故事改编的越剧表演,以及 【辣螺姑娘抛彩球】在观众中招亲等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等特点。
1. 三月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 三月三是古人在春季出行祭祀的一个传统习俗,从古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过去,一些地方会在江河湖海中放龙船、在山水之间荡漾舞狮,还有一些地方会载歌载舞逛花街,种花竞艳,祈求花开好运。
3. 如今,三月三已成为全国性的传统节日,各地的庆祝方式也各有不同,如:福建的龙船会、云南的泼水节、江西的霜降祈福、四川的花炮、广西的木棍舞等等。
1 三月三是春天的一个传统节日,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据传三月三最初是为了祭祀江河水神龙王,以祈求水灾无情,农业丰收。现代人则将其作为春游踏青、娱乐健身的日子。
3 三月三的习俗各地略有不同,如南方有草鞋戏、踩高跷等活动,北方则有放风筝、扭秧歌等。无论哪种习俗,都代表着人们对春天生机勃勃的向往和祈愿。
三月三,又称上巳节或者叫三月节、春季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关于三月三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一种认为是因为三月三日的地支是巳,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巳代表着驱邪,所以在这一天进行祈福祭祀会带来好运。
在三月三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祭祀活动,比如向神佛供奉香烛、祭祀祖先、请神卜卦等。另外,三月三也是祈求驱瘟疫的节日,因此在江南地区,还有一项特别的民俗活动,就是放龙舟。人们会制作精美的彩龙舟,并将其放入江河中,以驱走瘟疫。
此外,三月三也是女儿节,人们会举行婚嫁仪式,赏花赏景、游戏剪纸、舞狮龙、踏青郊游等活动。在南方地区,人们还会采摘野菜、吃青团、打春牛等,庆祝春天的到来。三月三的风俗不仅具有地域特色,还蕴含着人们对生命、自然、神明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由来:源于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除此之外还有从民间传说演化而来的由来,一对相爱的恋人殉情,大家通过联欢唱歌歌颂和纪念他们的爱情,三月三渐渐形成。风俗:以壮族为例,
1、会包五色糯米饭。
2、也会进行抢花炮的运动。
3、还会通过绣球传情。
来历:
相传,三月三是古代人们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也是祈求平安、祈求丰收的日子。据传说,三月三这一天,人们可以洗净身体和衣物,用柳枝、菖蒲等鲜花草药祭祀祖先和神灵,并在河边或湖畔放龙舟,以驱除瘟疫和灾难。
习俗:
1. 赏花:三月三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天气渐暖,万物复苏,此时正是赏花的好时节。人们可以欣赏梅花、桃花、杏花等春季的美丽花卉,感受春天的气息。
2. 赛龙舟:三月三是赛龙舟的节日,人们会在河湖边举行龙舟比赛,以求平安和丰收。
3. 吃食品:三月三也是一个吃的节日,人们会准备各种美食来庆祝,如吃饺子、吃芝麻糖、糯米糍等传统食品,以及各种时令鲜果。
4. 祭祖神:三月三也是祭祖神的日子,人们会用柳枝、菖蒲等鲜花草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平安和祈福。
5. 玩游戏:三月三也是儿童玩耍的好时节,人们会在户外玩耍各种游戏,如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
总之,三月三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祈福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可以享受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喜悦,祈求平安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