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古指帝王“建都”、“封邑”或“称帝”之城。所以,古代都城指国家的都城及诸侯国、封国的都城,又称京城、国都,今称首都。
都,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城市,是对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的称谓。在我国古代又有都城、都下、京师、京华、帝京、辇下等多种称呼,1927年以来则习惯称为首都。虽然在我国“首都”这一名称出现较晚,但对国家都城的建设和经营却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都城应位于“天下之中”,是中国古代首都观的基本内容。
因为是皇帝所居住的城市
古代称都城为京城,国都,首都都是一个意思。外国的首都当然可以叫做京城,不过首都是书面语,京城是口语,平时很少用到京城。京城是汉字文化圈(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中,对于国都、或与国都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城市(如陪都)的称呼,多见于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