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阵雨,指打雷并伴有阵雨的天气现象。雷阵雨来时,往往会出现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的天气现象。持续及强烈的雷雨,往往可达暴雨的程度。
形成过程:
夏季,太阳光直射使地面上的水蒸发的比冬、春、秋都快。贴近地面的空气因温度较高,能够接纳更多的水汽,导致空气的密度减小,空气变轻,变轻了的空气不停地上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会逐渐下降(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度),空气也就渐渐凉下来。空气凉了,就无法容纳原先丰沛的水汽,一部分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天空就会起云。这就是积雨云。
雷阵雨当积雨云内的小水滴不断碰撞合并成较大的小水滴时开始往下落,而从地面上升的热空气却一个劲往上冲,两者之间摩擦后就带上了电荷。上升的气流带正电荷,下落的水滴带负电荷。随着时间的推移,积雨云的顶部积累了大量的正电荷,底部则积聚许多负电荷;地面因受积雨云底部负电荷的感应,也带上了正电荷。云中水滴合并增大,直到上升热气流托不住了,就从云中直掉下来。下层的热气流给雨一淋,骤然变冷,不再上冲,转而向地面扑下来。此时,空中的电荷开始放电,并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
雷阵雨气象标识因电闪以光速(30万千米/秒)的速度传播,雷是以声速(331米/秒)传播,故人们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响。有时候雷声的时间拖得很长,那是云层、山峰及地面把雷声来回反射所致。
1. 雷阵雨是一种短暂而强烈的降水现象,形成过程非常复杂。
2. 雷阵雨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充足的水汽、不稳定的大气层和上升气流。当大气层中存在充足的水汽时,太阳能会使地面温度升高,导致地面空气上升,形成上升气流。如果大气层不稳定,上升气流会加速并形成云层,云层中的水汽会凝结成水滴,进一步增强上升气流。当上升气流达到一定强度时,云层中的水滴会变成冰粒,不断碰撞并释放出大量的潜热,形成雷电和降雨。
3. 还涉及到地形、风向、湿度等因素,不同地区和季节的形成过程也会有所不同。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防范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