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来说,甲创立了公司,拥有公司100%股权。随后公司开始不断发展,并经历了数轮融资。以下的估值全部指的是投后估值(即等于该轮投前估值+该轮新进投资额)
1、天使轮。投资人乙对甲的公司比较感兴趣,愿意按估值1000万的价格,投资100万,占股10%,此时股权结构:甲90%,乙10%
2、A轮融资。投资人丙按照5000万估值投资公司500万,占股10%,完成该轮融资后公司股权比例为:甲81%,乙9%,丙10%;
3、B轮融资。与上面的情况类似,不过这回估值时,投资方丁按照PE(市盈率)倍数15倍对公司进行估值。假设公司此时每年净利润1000万,那么估值为投后估值1.5亿元,此时投资方丁投资1500万,占股10%,完成B轮融资后,公司股权比例为:甲72.9%,乙8.1%,丙9%,丁10%
后续融资也是同理,按照公司的估值和当时投资方的出资,可以计算出公司完成每一轮融资后的股权结构。
以上为简化的解释。在实际操作中,将会涉及公司的期权池建立、对赌、债转股等各种事项,导致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需要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