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住宅为单位,一个房产证明对应的住宅为一“户”;
2、没有房产证明的,以一个户口本为一户,在农村一般都是按宅基地房子来算的,只要宅基地上建房就算为一户,这只是单纯的户别来伦,其他的就是根据户口本来说了,无论几个宅基地,建了几个房子,只要户口在一个户口本上还是算一户,比如说村里建个什么,需一户出一个人,这时一户就是按户口本来论的。
农村一户一宅的政策是从1986颁布实施的。一户一宅介绍: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古代一户以青壮年男人登记的,一般家庭3代,一个爸爸,5到10个孩子,其中一般登记2到3个男子(可以少缴纳人头税),还有孙子有个2、3个,但是长子以外都要另立门户,所以一般家庭大概有4到10人左右;平均6人。
“一户”就是都在一个户口本上,只有一个户主的一家人。如果满足条件是可以提出分户的。如果你有独立的居住地,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经济来源是可以提出分户,但是原则上独生子女是不可以分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