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录取中的专业级差,是指某高校在对进档考生分配专业时,录取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要减去一定的分数。
2、录取基本规则为:
假设某一学校规定专业级差为4分,学校在分配专业时,将第二专业志愿的考生成绩减去4分后,和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一起排序确定专业。
3、也就是说当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不能被录取时,将其高考成绩减去某个分数值后,再与自己报考的第二专业志愿的其他考生成绩进行排序比较,确定其是否可以被该专业录取。
所谓“专业级差”是院校在安排考生专业时,按招生章程中公布的一个或几个分数值,来确定选报不同专业志愿考生的录取专业,这种分数值就是“专业级差”。也就是院校在录取考生第一专业志愿和非第一专业志愿时的分数差额,各专业志愿间级差分数,如3分、2分、1分等。
志愿专业级差是指申请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间录取概率的不均衡现象。学校在录取时,会根据它们所定的招生计划来考虑每个专业的录取比例。如果某个专业的招生计划很小,竞争就会激烈,很难被录取。相反地,如果某个专业的招生计划比较大,那么录取的难度就会降低,录取率就会变高。很多理工类专业(如计算机科学等)通常招生计划比较小,因此录取难度较大,而一些相对冷门的专业(如人类学等)通常有较多的招生计划,录取难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