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来源:
唐僖宗时,主考官崔沆录取一个成绩平平、长相也不出众的崔瀣,并分配他一个很好的官职。崔瀣得意洋洋去上任,显出一幅不可一世的样子。人们纷纷猜测他与崔沆的关系,有人还嘲笑他们是"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典故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 释义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坏人聚在一块 相近词狼狈为奸、同流合污 相反词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精诚团结 成语例句
解释:
沆瀣:夜间的水气。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沆瀣:夜间的水气。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成语繁体:沆瀣一氣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词性特征: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沆,不能读作“kēnɡ”或“kànɡ”。
近义词:狼狈为奸 同流合污
反义词:志同道合 肝胆相照
成语例句: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