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祥恺恻(cí xiáng kǎi cè):释义: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心中不忍。
出处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词 目:慈祥恺恻发 音:cí xiáng kǎi cè简 拼:cxkc释 义:慈祥:和蔼,慈爱,慈善;恺恻(恺恻):和乐恻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心中不忍。出处: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古人制律之心,原存恺恻。”《文明小史》第十二回:“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恺恻,叫人感恩;或是暴厉恣睢,叫人畏惧。”
也作慈祥恺恻,意思是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心中不忍。
意思: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心中不忍。
“慈”,初见于金文时代,心表意,表示慈爱发自内心,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说文中发现,“慈”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祥”,初见于商朝金文时代,古人常以“羊”为“祥”。后加“示”旁以表义。本义是幸福、吉利、好,后来又在秦朝小篆中发现,“祥”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