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膜保温育秧,不仅可以增温增湿、防止水稻烂秧,培育壮苗,还具有用量少、成本低等优点。
塑料膜不要选择太厚的,太厚透光率差。选普通的无色透明地膜,这样的地膜透光率好,保温效果不错,价格也便宜,成本不高。一、及时盖膜。种子均匀播种后,可用木板进行芽谷,以利种子入土,然后进行盖土至无露籽。注意盖籽土要选用没有用化肥或壮秧剂的,没有除草剂残留的过筛细土,覆盖厚度以0.5-0.7厘米为宜。地膜以低拱架覆盖为好(一般拱中部高度距厢面20厘米左右),也可以进行地膜平铺覆盖。但盖膜前,在秧板上撒适量腐熟的干粪渣或一些麦草等秸秆等作隔离物,防止地膜贴面(俗称“贴膏药”)不利土壤呼吸。膜的四周用泥土压严。
二、揭膜前管理。从播种后至出苗前,保持厢面湿润无积水,薄膜严密封闭,膜内温度最高不得超过35℃。发芽至1叶1心期保持膜内温度20-25℃,最高不宜超过28℃。膜内温度较高时要揭开两头通风降温,以免高温烧芽,当温度下降到20℃时,要及时密封保温。
三、适时炼苗。从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是秧苗管理关键期,一般要求控温、降湿和通风炼苗,一般膜内温度控制20℃左右为宜,最高不宜超过25℃,温度过高时要及时通风,并逐步增加通风时间。可采用“两头开门,前后开窗,一边揭开,日揭夜盖,最后全揭”的办法,进行炼苗。通风时,要先灌水,后揭膜,使厢面保持浅水,防止发生生理性失水青枯死苗。气温低或倒春寒来临时要及时封膜。
四、揭膜后管理:从2叶1心至3叶期,秧苗经过4天左右炼苗后,苗高10厘米左右,气温已稳定通过12℃以上时,便可灌水揭膜。揭膜后按湿润秧田管理,秧田2.5叶期时及时追施断奶肥,一般亩用2公斤尿素撒施,也可以0.5%浓度喷施。喷施时可以加入磷磷酸二氢钾和美洲星等,以利壮苗,增强抗逆性抗病性。同时揭膜后注意田间及时喷施瑞苗清或甲霜福等药剂,预防水稻烂秧,田间发生灰飞虱或蓟马为害的,及时选用吡虫啉或氟啶虫胺腈等喷施防治。
水稻地膜育秧最高不能超过35摄氏度。原因是高温会导致水稻地膜下温度过高,引起幼苗热害,影响生长发育。在实际种植中,为了避免水稻幼苗热害,应在地膜下覆盖草帘或叶子,以降低地膜下的温度。同时,也要注意及时排水,保持土壤适度湿润,保证水稻幼苗的生长。此外,水稻的适宜温度范围一般在15℃-35℃之间。超过这个温度区间,水稻的生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种植者要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进行耕作。
最高不能超过35度。因为水稻在育秧过程中,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5~30度之间,如果超过35度就容易导致水稻地膜育秧失败。高温会影响种子萌发率,使幼苗生长缓慢,影响穗粒饱满度和产量。另外,高温还会增加土壤蒸发量,导致土地水分严重缺乏,影响水稻的生长,因此对水稻的生长温度要严格控制。
水稻地膜育秧最高不能超过30度。水稻属于热带作物,因此对生长温度有严格的要求。如果超过30度,在日照充足的情况下,水稻的叶片会表现出难以形容的萎蔫和卷曲的症状,土壤的含水量也会变得极低,会给水稻的生长带来严重的影响。除了温度的严格要求外,水稻的育秧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土壤的湿度控制、养分的补充等方面。另外,对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水稻品种,其育秧要求也有所不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最高不能超过35度。因为过高的温度容易导致水稻地膜育秧失败,导致土壤干旱、种子死亡等问题。在育秧期间水稻的成活率和发育情况与温度密切相关,超过35度则可能影响水稻正常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为了保证水稻育秧的顺利进行,还需要注意合理保水、施肥的问题。必要时可以采取其他有效的降温措施,如喷水降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