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描写中伏的古诗词:
1. “热热如三伏,飞飞忽六炎。
” - 方回《十二月大暖雨二十四昼夜二十五日始雪》2. “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 - 刘禹锡《早秋集贤院即事》3. “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 - 杜甫《阳雨不得归西甘林》4.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 齐己《新秋》5. “近之若冰雪,三伏无歆祥。” - 方回《哭肯堂赵公拟老杜八哀体》6. “此时且健饭,宁耐朱炎赫。” - 范成大《晓起信笔》7. “淮童少解事,醉拾西瓜擘。” - 马一浮《伏涨》这些诗句都描绘了中伏的炎热天气和人们对酷暑的感受。
描写中伏的古诗有以下几首
1.《栖云中伏》 宋代:何澹 炎官驱我入山椒,日日松声似海潮。 四月黄梅无不雨,却来三伏洗炎歊。
2.《和元伯中伏夜雨南洋河水泛》宋代:黄庶 雨洗三齐中伏月,乖龙连夜起云门。 溪声斗似银河落,惊断诗书一梦魂。
3.《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园避暑值雨》 宋代:文同 南园避中伏,意适晚忘归。 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 兴余思秉烛,坐久欲添衣。 为爱东岩下,泉声通翠微。
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野香袭荷芰
雨洗三齐中伏月,乖龙连夜起云门。
中伏翻无暑,斜阳未即曛。暂光风处叶
南园避中伏,意适晚忘归。墙外谷云起
少焉雨止凉飕飕,天气如秋失中伏。
中伏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指的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一般落在7月中旬,气温最高的时期。
以下是一首描写中伏的古诗词:
《夏日绝句》- 杜牧
炎炎中伏日,融融一镬铜。
数尺浑无际,千里不知踪。
这首诗词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中伏时期酷热的天气和无边无际的炎热感。诗中的"融融一镬铜"形象地描绘了炎炎烈日下天空的灼热,"数尺浑无际,千里不知踪"则形容了高温下的迷离和遥远无边的景象。这种描写使人感受到中伏时期火热的气候和艰难的炎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