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到极致的伤感诗

2024-05-08 05:44:36
苍凉到极致的伤感诗求高手给解答
写回答

最佳答案

1、秦观·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简评:这是秦少游写给苏子瞻的赠别诗。北宋元符三年(1100)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后大赦天下,被贬海南的苏轼量移广西合浦,于六月下旬过雷州,从而与被徙雷州的秦观相会。这一年苏轼64岁,秦观52岁。在有宋一代文人中,秦少游与苏子瞻的关系最为密切又独特。他们之间亦师亦友,情谊笃深,在苏门四学士中,秦少游也最得苏子瞻欣赏和喜欢,甚至被引为知己,人生后期“同升而并黜”的经历更让两人惺惺相惜。自元祐以来,苏轼及四学士屡遭贬谪,师徒相会的时日极少,即使偶尔相逢,也是愁容惨淡。想当年苏轼、张耒、秦观师门三人,在汴梁做官时,无限风光,在暇日或举酒欢宴,或同游汴京名胜,诗文酬唱,作画题跋,互相砥砺,这是他们难以忘怀的欢乐年代,也是北宋文坛的盛事。他们“一文一诗出,人争传诵之,纸价为贵”。此次苏轼北归,而秦观仍滞留于雷州,两人重逢,自有万千感慨。当年绿鬓朱颜,重见却已是两衰翁,这情景让人难以为怀。而更让人难料到的是,昔言生离,竟成死别。在分别两月后,秦少游于藤州光华亭上猝死,在北返途中的苏轼闻听此噩耗,悲恸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并把秦少游的两句词“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扇子上,以示不忘。然而就在秦观死后次年,苏轼也病逝于常州。每当读此词,联想及此,无限伤感,自在不言中。--------------------------------------------------------------------------------------------------------------------------------2、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简评:此首诗词丽而意苦,感昔伤今之叹全从以“又”字出。所谓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而言外黯然欲绝。杜工部七绝,此为压卷之作!--------------------------------------------------------------------------------------------------------------------------------3、秦观· 《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简评:作为词家正音的秦少游,写艳词情韵兼胜,历来以情动人。这首是他艳词中的名作,将一份别情写得如此缠绵悱恻、细腻婉转,其中也融入了一丝惆怅迷离的人生感触,虽伤感迷离,意境却优美动人。“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余最爱此句。--------------------------------------------------------------------------------------------------------------------------------4、辛弃疾·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剗地东风欺客梦,一夜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简评:孝宗淳熙五年清明节后,稼轩从江西受召任大理少卿,沿江而下,行至东流,想起了当年游此地时与一女子相恋的往事。当他寻到画楼时,却已是人去楼空空锁燕。本来已绝望时,却意外听到路人说,这位女子现仍在此地,只是搬到了街道的东头。然而这意外的消息并没有让稼轩欣喜,却使他感叹万端,旧恨新愁一齐涌上心头。当年那亭亭玉立的少女,如今可能已鬓染星霜。

6、辛弃疾· 《满江红·倦客新丰》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翻沉陆。休感慨,浇醽醁。人易老,欢难足。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酧黄犊。叹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简评:纵有豪情万丈,纵是铮铮铁骨,在无情的现实面前亦无可奈何,也不得不悲伤地道出一“哭”字,可见心里真的悲痛,已不是“伤感”二字可以形容。

6、辛弃疾· 《行香子·归去来兮》归去来兮,行乐休迟。命由天、富贵何时。百年光景,七十者稀。奈一番愁,一番病,一番衰。名利奔驰,宠辱惊疑。旧家时、都有些儿。而今老矣,识破关机。算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简评:此时的稼轩,早已不是那个“壮岁旌旗拥万夫”的燕赵大汉了,年近古稀,多少旧梦成灰,只有看破红尘之后的老迈沧桑。--------------------------------------------------------------------------------------------------------------------------------7、苏轼· 《西江月·梅》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简评:朝云七月死,八月葬,十月,苏轼见梅花开,遂作此词咏梅悼念朝云。朝云对苏轼的意义,不仅在于她对苏轼生活上的照顾,更在于精神上理解他,在面对艰难处境时不离不弃,在他临老投荒时,始终给他最深厚的慰藉。苏子瞻一生旷达洒脱,生活极艰困时也不露窘迫之态,可他却是个极深情之人。妻子死去十年,他也仍在写诗怀念她。现在,一路相随跟他徙迁岭南的朝云也死了,如何不让人无限伤心。---------------------------------------------------------------

2024-05-08 05:44:36
赞 2102踩 0

全部回答(2)

《桂殿秋·思往事》

【清】朱彝尊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隐娘说:这首小令记念的是公元1649年朱彝尊随岳父从练浦迁居王店途中初相恋的往事。朱彝尊十七岁人赘到冯家,其妻妹冯寿常只有十岁。九年后冯氏出嫁,到了二十四岁她又回到娘家来住,在这时她才真的和朱彝尊有了爱情事件。但她在三十三岁就死去了。

仅只二十七字的小令中,写尽微妙之心理活动,如此痴爱之写,却又不见字面直露。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隐娘说: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梦微之》

【唐】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隐娘说: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其好友元稹去世九年之后所作的悼亡诗。元稹埋在黄泉之下,泥土侵蚀着他的身体,也许早已和泥化作尘土,乐天也只是顶着满头白发暂时居住在人间。当乐天看着去者已去经年,而来者亦已成去者,这是多么大的内心荒凉!

2024-05-08 05:44:36
赞 2195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