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是人们生活的场所,自古以来,诗人们便以房屋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这首诗以鹳雀楼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山河美景,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的豪情壮志。而宋代苏轼的《赤壁怀古》中也有“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等描写房屋的诗句,寓意深刻,令人感慨。总而言之,古诗中的房屋题材,不仅描绘了壮丽的山河美景,更是表达了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数家茅屋清溪上,千树蝉声落日中。—唐.戴书伦《过柳溪道院》